行业资讯

2023年1-8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简讯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8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1%,各分行业均保持盈利。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0.5%,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0%。

 

根据国统局公布数据,1-8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39.8万台,同比下降1.0%;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0.1万台,同比下降19.8%。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8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213.0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进口额74.9亿美元,同比下降11.6%;出口额138.1亿美元,同比增长0.1%。

 

从机床工具行业总体看,2023年前8个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平稳恢复趋势。

9月汽车产销环同比均增长 显现“金九银十”效应

10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9月及三季度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三季度,汽车产销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地方层面积极响应,相继制定出台了措施,加之秋季企业新品集中上市,物流行业企稳回升也带动了货车的增长,市场总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车市热度延续,“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

 

1.总体情况

 

9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1-9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预计伴随各项促消费、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效应不断累积,将对四季度汽车市场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实现全年稳增长目标。

 

 

2.乘用车情况

 

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9.6万辆和248.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7%和9.4%,同比分别增长3.5%和6.6%。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四大类车型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呈两位数增长,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下降、销量增长,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

 

 

1-9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816.8万辆和18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7%。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明显增长,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微降,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呈两位数下降。

 

3.商用车情况

 

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4万辆和37.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7.9%和19.8%,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3.2%。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9月,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重型货车产销增速最为显著。

 

1-9月,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90.7万辆和29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8.3%。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

 

1-9月,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重型货车产销增速更为明显。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

 

4.新能源汽车情况

 

9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当月产销分别达到87.9万辆和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和6.8%,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纯电动汽车产量微降、销量小幅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两位数增长,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较快增长、销量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明显下降。

 

 

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到29.8%。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汽车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

 

5.汽车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汽协会 摘编整理:张芳丽)

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继续回升,已连续3个月

中新经纬10月6日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

 

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继续在50%以上小幅上升;美洲制造业PMI在50%以下连续3个月上升;非洲制造业PMI在50%以下有所下降,创出自今年4月以来新低;欧洲制造业PMI结束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走势,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在45%左右的较低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出,全球制造业PMI连续小幅上升,指数水平仍在50%以下,显示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呈现持续弱修复态势,恢复力度仍有待提升。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欧洲制造业降势趋缓,PMI小幅上升

 

2023年9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5.1%,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结束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但仍连续14个月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来看,俄罗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PMI升至54.5%,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均在较低水平,德国制造业PMI仍在40%以下;法国制造业PMI降至45%以下,环比降幅近2个百分点。

 

综合指数变化,欧洲制造业PMI结束连降走势,较上月上升,但指数仍在较低水平,显示欧洲制造业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下行压力较上月有所缓解,但仍未摆脱弱势运行态势。

 

非洲制造业有所下行,PMI较上月降幅较大

 

2023年9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8.4%,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未能延续上月环比上升势头。三季度以来,非洲制造业PMI走势不稳,波动明显,且指数水平均未超过50%,显示非洲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显现。从主要国家看,尼日利亚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有所加快,制造业PMI升至51%以上。埃及和南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南非制造业PMI环比降幅尤为明显,指数降至46%以下,环比降幅超过4个百分点。

 

持续上行的油价导致南非和埃及的通胀压力明显增加,给两国制造业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南非矿产资源和能源部对外证实,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南非货币兰特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南非燃油价格从十月份开始将大幅上涨。埃及中央公共动员和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埃及年通胀率从上月的38.2%升至39.7%;城市年通胀率从36.5%升至37.4%,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

 

美洲制造业持续恢复,但PMI仍在50%以下

 

2023年9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9%,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但仍在50%以下,显示美洲制造业自三季度以来呈现持续恢复走势,但恢复力度相对偏弱。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PMI环比升幅较为明显,是美洲制造业PMI上升的主要拉动力量;巴西、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三季度以来美国制造业持续恢复。9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且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分项指数变化显示,美国制造业生产和需求较上月均有加快恢复迹象,生产恢复力度仍强于需求。生产指数升至52%以上,新订单指数升至49%以上,环比升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

 

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PMI微幅上升

 

2023年9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小幅度上升,连续9个月在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

 

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PMI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显示中国经济恢复态势趋好;印度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放缓,但仍保持强劲增长,制造业PMI在57%以上;从东盟主要国家看,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菲律宾和新加坡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上升;韩国和日本制造业PMI较上月一升一降,均在50%以下。

 

 

 

(来源:中新经纬等 责编:张芳丽)

8月汽车产销环同比均增长 商用车同比大幅增长

9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8月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1.总体情况

 

8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1-8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乘用车情况

 

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7.5万辆和227.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5%和8.2%,同比分别增长5.4%和6.9%。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产量微增、销量小幅下降,其他三大类车型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交叉型乘用车产量微增、销量下降,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

 

1-8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1567.2万辆和156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和6.7%。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明显增长,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微降,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呈两位数下降。

 

3.商用车情况

 

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货车产销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增长,其中货车产销增速高于客车。

 

 

1-8月,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客车产销增速更为显著。

 

4.新能源汽车情况

 

8月,新能源汽车依然表现良好。当月产销分别达到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市场占有率达到32.8%。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纯电动汽车产销实现增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微降、销量小幅增长,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明显下滑;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小幅增长、销量明显下降。

 

 

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到29.5%。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汽车产销均呈较快增长。

 

5.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汽协会 摘编整理:张芳丽)

8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出炉,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

中国网财经9月6日讯,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消息,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3年8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3%,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在50%以上,延续小幅上升趋势;美洲和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处于50%以下;欧洲制造业PMI延续弱势下行趋势,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小幅下降。

 

指数变化表明,8月份全球制造业较上月有所回升,但指数仍在48%左右的较低水平,全球经济呈现弱势修复态势,总体趋紧的大环境没有改变,需求收缩压力仍然存在。世贸组织最新公布的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9.1,较5月份公布的95.6有所上升,说明全球贸易活动有所修复。但世贸组织认为,如果全球出口订单仍然疲弱,三季度之后全球贸易的增长动能有限。从各国新出口订单走势看,8月份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贸易环境看,贸易摩擦仍时有发生,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通胀压力、金融市场风险、债务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仍将延续低增长趋势。

 

 

1.欧洲制造业弱势未改,PMI持续下降

 

2023年8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4.7%,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连续13个月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来看,俄罗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上月有所加快,PMI升至52.7%;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小幅上升,但均在较低水平,德国制造业PMI仍在40%以下;英国制造业PMI降至43%,环比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

 

欧洲制造业PMI继续弱势运行,欧洲经济衰退风险继续加大。利率高企和出口疲弱正在困扰欧洲经济复苏。欧盟统计局近期公布的8月CPI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的5.1%;CPI环比增速回升至0.6%,超过市场预期的0.4%。顽固的通胀水平为欧元区经济复苏增加难度。欧元区8月经济景气指数从7月的94.5下滑至93.3,连续4个月下降。是继续抑制通胀还是着重经济复苏仍是欧元区多国面临的抉择。

 

2.美洲制造业弱势恢复,PMI在50%以下小幅上升

 

2023年8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7.9%,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但连续10个月运行在50%以下,显示美洲制造业近两个月有所恢复,但仍未摆脱弱势运行趋势。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和巴西制造业PMI较上月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制造业PMI仍在48%以下,巴西制造业PMI升至50%的荣枯线附近。墨西哥制造业PMI仍在50%以上,但较上月有所下降;加拿大制造业PMI环比有所下降,仍在50%以下。

 

ISM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呈现弱势修复迹象。8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为47.6%,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分项指数变化显示,美国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恢复,但需求端仍未见明显好转。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至50%,但新订单指数未能延续上月的上升走势,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46.8%,仍处于收缩区间。美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虽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在46.5%的较低水平,显示美国出口需求也维持弱势。

 

综合数据变化,当前美国制造业虽较上月有所恢复,但需求仍较为低迷,整体仍维持弱势震荡走势。与欧洲一样,美国也继续面临抑制通胀与经济复苏之间的两难抉择。美国货币政策并未改变紧缩趋势,美联储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性。7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2%,在连续12个月下降后,同比增速首次出现反弹。美国经济复苏也面临一定的压力。美国银行业危机仍在发酵,已经影响了企业投资;8月美国失业率升至3.8%,创一年多来的新高;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6.1,较7月下降7.9个点。美联储继续加息或将能继续平抑通胀压力,但也将导致经济下行,甚至面临“硬着陆”风险。

 

3.非洲制造业降势减缓,PMI较上月上升

 

2023年8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走势,但仍在50%以下,显示非洲制造业下降势头有所趋缓。从主要国家看,尼日利亚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仍保持增长,制造业PMI仍在50%以上;埃及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仍在50%以下;南非制造业降幅明显收窄,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但接近50%的临界点,环比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

从指数变化看,非洲制造业发展趋势略低于亚洲,但好于欧洲和美洲。非洲凭借其资源优势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的《2023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认为非洲有望成为全球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制造地和供应链关键环节。非洲的人口红利也是非洲具备吸引力的重要原因。非洲凭借其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复苏。但在复苏过程中,非洲也面临全球需求收缩、通胀压力、债务危机以及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本币贬值压力等问题。

 

4.亚洲制造业延续平稳增长,PMI连续上升

 

2023年8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连续8个月在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PMI虽仍在50%以下(49.7%),但连续3个月上升,向好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印度制造业保持强劲增长,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且在58%以上;从东盟主要国家看,印尼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PMI保持在53%以上,越南制造业结束连续5个月50%以下走势,升至50.5%;韩国和日本制造业PMI较上月一平一降,均在50%以下。

 

从指数变化看,进入三季度,中国制造业呈现持续稳定恢复趋势,为亚洲制造业的平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印度制造业的强劲增长也成为亚洲经济平稳增长贡献力量。东盟中的印尼制造业持续平稳上升和越南制造业的止跌回升均有效助力亚洲制造业平稳增长。以上述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仍将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网财经等 责编:张芳丽)

2023年1-7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简讯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7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2%,各分行业均保持盈利。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0.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1.1%。

 

根据国统局公布数据,1-7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34.6万台,同比下降1.7%;金属成形机床产量9.1万台,同比下降19.5%。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7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87.0亿美元,同比下降3.3%。其中,进口额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6%;出口额1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

 

从机床工具行业总体看,2023年前7个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平稳恢复趋势。

2022年机床工具行业上市公司运行概况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三十多年以来,一批机床工具企业成功上市,成为行业内运作相对规范和颇受注目的一个企业群体,上市公司运行情况也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为此,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自2020年以来选取行业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重点监测。本文根据重点监测上市公司2022年的年度报告,汇总分析重点监测的行业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

 

一、重点监测上市公司概况

 

1.重点监测企业的筛选

 

机床工具并非行业分类中的独立条目,需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相关分类中进行鉴别、筛选。我们在涉及机床工具产品的100余家上市企业中,根据企业机床工具产品收入占比和在业内的知名度等情况,甄选出重点监测的对象。

 

2022年,我们甄选出了57家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其中深交所主板23家,创业板20家;上交所主板5家,科创板9家。与2021年相比,增加2家(新上市),减少2家(1家退市,1家主营业务转变),总数保持不变。

 

2.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

 

57家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中,华东地区20家,占35.1%,居于首位;华中地区15家,占26.3%,位居第二;华南地区11家,占19.3%,处于第三位;华北地区5家,占8.8%;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均为3家,各占5.3%。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行业上市公司地区分布情况

 

3.企业的行业细分情况

 

57家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中,金属切削机床行业20家,占35.1%,居于首位;磨料磨具行业13家,占22.8%,位居第二;工量具和数控装置行业均为7家,各占12.3%;金属成形机床和机床附件及功能部件行业均为4家,各占7.0%;木工机械行业2家,占3.5%。具体行业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行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分布情况

 

二、重点监测上市公司主要经济指标

 

2022年度,各重点监测上市公司及其所处分行业,以及行业整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详见表1。

 

 

表1 重点监测上市公司2022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三、重点监测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

 

截至2022年末,重点监测上市公司的资产总计为2612.9亿元,同比增长14.6%。负债合计为1219.5亿元,同比增长10.8%。资产负债率为46.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的企业占50.9%,同比下降的企业占49.1%。总体上资产增长快于负债增长,资产负债率略有降低。各分行业2022年度的资产负债情况见表2。

 

 

表2 各分行业2022年度资产负债情况表

 

从分布情况看,资产负债率在40%以下的企业占54.4%,占比上升8.8个百分点;介于40%-60%之间的企业占28.1%,占比下降12.3个百分点;高于60%的企业占17.5%,占比上升3.5个百分点。超过70%的,本期有3家,同期有4家;超过100%的,同期有1家。整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走势。资产负债率的整体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资产负债率分布情况

 

2.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与亏损面

 

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9.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36家企业同比增长,占63.2%;21家企业同比下降,占36.8%。

实现利润总额98.3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26家企业同比增长,占45.6%;31家企业同比下降,占54.4%。

2022年末的亏损面为8.8%,同比收窄5.3个百分点。

 

各分行业2022年度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亏损面情况见表3。

 

表3 各分行业2022年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亏损面情况

 

3.利润率、毛利率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022年,重点监测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为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24家企业同比增长,占42.1%;33家企业同比下降,占57.9%。

毛利率为27.1%,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22家企业同比增长,占38.6%;35家企业同比下降,占61.4%。

 

各分行业2022年度的利润率和毛利率情况见表4。

 

 

表4 各分行业2022年度利润率和毛利率情况

 

从利润率的分布看,2022年度利润率在0%以下的企业占8.8%,占比下降5.3个百分点;位于0%-10%之间的企业占36.8%,占比上升8.8个百分点;位于10%-15%之间的企业占14.0%,占比上升3.5个百分点;位于15%以上的企业占40.4%,占比下降7.0个百分点。整体分布明显往中间两个区域集中。利润率的整体分布情况见图4。

 

 

图4 行业上市公司利润率分布情况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除两家因加权平均净资产出现负数导致不适用外,剩下的55家企业中,有20家同比增长,占36.4%;35家同比下降,占63.6%。

 

从具体分布来看,0%以下的企业占7.3%,占比下降3.6个百分点;位于0%-10%之间的企业占54.5%,占比上升21.8个百分点;位于10%-15%之间的企业占18.2%,占比下降10.9个百分点;位于15%以上的企业占20.0%,占比下降7.3个百分点。整体明显往0%-10%的区域集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整体分布情况见图5。

 

 

图5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情况

 

4.现金流情况

 

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流入,流入净额为78.3亿元;有46家企业表现为净流入,占80.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流出,流出净额为94.0亿元;有43家企业表现为净流出,占75.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流入,流入净额为127.8亿元;有32家企业表现为净流入,占56.1%。各分行业2022年度的净现金流情况见表5。

 

 

表5 各分行业2022年度净现金流情况表

 

四、重点监测上市公司运行情况

 

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整体上保持增长,好于行业整体。重点监测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行业企业(重点联系企业数据)的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按营业收入增长率排前三位的分行业是:磨料磨具增长13.3%,金属成形机床增长12.0%,数控装置增长10.3%。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光伏和半导体等领域的需求增长,是部分上市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整体上利润总额微降,不及行业整体。2022年度,重点监测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行业企业的整体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因国际业务风险等因素而集中计提了大额减值损失。在各分行业中,磨料磨具唯一实现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1.3%。

 

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整体上利润率下降,但仍高于行业整体水平。2022年度,重点监测上市公司利润率为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仍比行业企业的整体利润率高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磨料磨具利润率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他分行业利润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从各分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同比变动情况看,仅磨料磨具分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保持增长;工量具和木工机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现下降;其他分行业均为营业收入增长,而利润总额下降。

 

从企业层面看营业收入和效益指标的同比增长比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占63.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企业占45.6%,利润率同比增长的企业占42.1%,毛利率同比增长的企业占38.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的企业占36.4%。效益增长的企业占比明显低于收入增长的企业占比。

 

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表现为净流入,但净流入金额同比减少了35.2%。各分行业中实现同比增长的仅有机床附件及功能部件。

 

截至2022年末,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6.6%,较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出20.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同比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综合各项指标来看,2022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运行好于行业整体水平,但需求不及预期、成本持续上升和供应链紧张,以及国际地缘政治趋紧等因素,也对行业上市公司群体带来了明显影响,经营压力有所加大。

 

(来源:协会信息统计部 责编:张芳丽)

2023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本文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国统局机床产量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有关分会的运行分析报告和对部分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对2023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运行情况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机床工具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行业总体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
2023年1-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从具体分行业看,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床附件、滚动功能部件和数控装置分行业同比增长,其他分行业同比下降,其中工量具分行业的降幅逐月收窄。
图1是2023年1-6月和2022年、2021年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情况的对比。
图1 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情况
2.总体利润同比下降,亏损面收窄
2023年1-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所有分行业都处于盈利状态。从具体分行业看,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和数控装置分行业同比增长;机床电器分行业同期亏损,本期盈利;其他分行业同比下降,其中机床附件分行业由一季度的增长转为下降。
2023年1-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中亏损企业占比为26.6%,较上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较1-3月收窄10.0个百分点。
3.存货增幅回落
2023年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存货同比增长6.2%,增幅较3月末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同比增长0.1%,产成品同比增长2.6%。
从具体分行业看,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床电器和机床附件分行业,存货及其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均同比增长;工量具分行业存货同比增长,其中原材料同比下降,产成品同比增长;滚动功能部件、磨料磨具和数控装置分行业,存货及其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均同比下降。
二、金属加工机床行业运行情况
1.机床产量与产值情况
根据国统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2023年1-6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29.9万台,同比下降2.9%;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9万台,同比下降11.9%。
图2和图3分别为2023年1-6月和2022年、2021年国统局公布的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速情况的对比。
图2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速情况
图3 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速情况
协会重点联系企业2023年1-6月累计数据显示,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1.0%,产值同比下降0.1%。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3.1%,产值同比下降0.1%。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5.5% ,产值同比增长18.6%。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长6.6%,产值同比增长31.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协会重点联系企业和国统局规上企业统计数据都反映出金属加工机床整体产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还反映出金属加工机床产品结构升级、单价提升等趋势。
2.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与存货情况
2023年1-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中金属切削机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15.3%。
金属切削机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7%,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22.5%。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亏损面为23.8%,比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金属成形机床行业亏损面为27.6%,比上年同期收窄3.4个百分点。
金属切削机床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2.0%,金属成形机床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0%。
3.订单情况
2023年1-6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的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订单同比情况,详见表1。
表1 2023年1-6月金属加工机床订单情况
自今年年初以来,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同比均保持增长。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自年初一直处于下降区间,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新能源车投资比较集中,基数较高;在手订单同比增长,增幅逐月回落,但在6月末呈现回升趋势。
三、进出口情况
1.总体情况
2023年1-6月,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体略有下降,其中进口明显下降,出口小幅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6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60.2亿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进口56.8亿美元,同比下降8.6%;出口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4.5%。
2023年1-6月,机床工具进出口保持了自2019年6月以来的顺差态势。顺差为46.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全部9个商品门类均呈现贸易顺差,具体情况为磨料磨具(17.0亿美元),切削刀具(11.6亿美元),木工机床(9.7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5.7亿美元),机床功能部件(含零件)(1.7亿美元),数控装置(0.4亿美元),金属切削机床(0.2亿美元),量具量仪(0.1亿美元),铸造机(0.1亿美元)。
图4和图5分别是机床工具主要商品门类累计进口情况和出口情况。
图4 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情况(亿美元)
由图4可见,金属切削机床在机床工具进口额中居首位,占进口总额的46.0%,机床功能部件(含零件)和切削刀具居第二、三位,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2.8%和11.3%,合计占出口总额的70.1%。与上年同期相比,数控装置、量具量仪和铸造机的进口额增长,其他商品的进口额均有所下降。
图5 机床工具产品累计出口情况(亿美元)
由图5可见,金属切削机床在机床工具出口额中已连续两个季度居首位,占出口总额的25.6%,磨料磨具和切削刀具居第二、三位,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3%和17.4%,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2.2%。与上年同期相比,磨料磨具、切削刀具和木工机床的出口额下降,其他商品的出口额均有所增长。
2.金属加工机床进出口情况
2023年1-6月,金属加工机床总体延续进口下降,出口增长的趋势。
2023年1-6月,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30.8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26.2亿美元,同比下降7.8%;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4.6亿美元,同比下降7.5%。
2023年1-6月,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3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0%。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出口额26.4亿美元,同比增长36.2%;金属成形机床出口额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5.5%。
在贸易差额上,金属加工机床总计自本年初呈现顺差,1-6月顺差为5.9亿美元。其中金属切削机床首次呈现顺差,顺差金额为0.2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为顺差5.7亿美元。
四、30家行业重点企业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
近期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通过对30家行业重点企业问卷调查,补充了解了2023年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问卷调查企业的选取,适当兼顾了在各分行业的分布和代表性,可以作为统计信息的有益补充。分析问卷反馈情况,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印象:
第一,1-6月行业企业经营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近半数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同时也有三成企业营业收入下降,近四成企业利润总额下降。综合考虑问卷对生产经营成本、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变化的反馈,总体上有成本加大、利润下行的趋势。
第二,目前市场需求偏弱,订单情况不乐观,尤其是在手订单下降的企业比例超过一半。但新增出口订单情况较好,增长的约占四成半,持平的也占三成多。这种情况下,有近四成企业产能利用不足。
第三,企业资金情况尚好,表示困难的仅占一成。
第四, 预测下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的占20.7%,持平的占55.2%,下降的占24.1%;预测全年营业收入增长的占48.3%,持平的占27.6%,下降的占24.1%。对全年的预期好于对下一季度的预期,表明企业普遍更看好长期趋势。
第五,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因素有:①需求偏弱,订单不足,产能利用率不高;②人才匮乏,流失严重;③高端功能部件依赖进口,交货期长;④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居高位,盈利能力下降。
五、行业运行特点
1.主要经济指标平稳恢复,但增速不及预期
自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机床工具行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逐月上升。二季度以来,累计营业收入同比由下降转为增长,且增幅逐月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仍较低。
2.进出口保持顺差,机床出口呈现亮点
2023年1-6月,在连续4年顺差持续增长基础上,历史上首次实现机床工具全部9个商品门类顺差,其中金属切削机床首次实现顺差。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机床工具总体,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自今年以来首次成为机床工具出口第一大门类商品。协会重点联系企业1-6月出口交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3.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
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4%,企业税负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在协会30家重点企业问卷调查中,超过30%的企业反映,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长,而产品销售价格增长的企业只占7%,半数以上企业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增长,还有部分企业反映人力成本明显增加。目前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经营成本压力普遍较大。
六、下半年行业运行态势展望
今年上半年,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社会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GDP实现5.5%的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会议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有力措施,其中在房地产、地方债等方面还有所突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个文件的发布,极大提振了行业企业的信心。
从一些先导性宏观经济指标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今年1-3月份在荣枯线之上,4月之后跌下荣枯线,6月、7月有所回升,7月份为49.3%。
2023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比上年同期降低2.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比上年同期降低4.4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机床工具行业重点用户领域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比上年同期降低17.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比上年同期降低8.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0%,比上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38.9%,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第二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比上年同期降低,分行业看则有升有降,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速较高,同时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
综合各方面情况,目前市场需求不足和投资偏弱问题仍较突出,市场亮点缺乏,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机床工具行业仍处于疫情后的恢复区间,下半年运行压力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力度空前,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实施,下半年经济运行有望持续好转。机床工具行业的运行态势下半年总体上将持续恢复向好,全年主要经济指标有望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作者:协会信息统计部
责编:梅峰
设计推送:叶涵
总审:郭长城

7月汽车产销均有所下降 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

8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7月及1-7月汽车产销数据。当前,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企业信心有所增强。宏观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平稳运行。

 

1.总体情况

 

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万辆和23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6.2%和9%,同比分别下降2.2%和1.4%。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下,叠加传统车市淡季,产销节奏有所放缓,整体市场表现相对平淡,环比同比均有所下滑。

 

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5万辆和156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7.9%,累计产销增速较1-6月均回落1.9个百分点。

 

 

 

2.乘用车产销情况

 

7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1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和7.4%,同比分别下降4.3%和3.4%。7月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淡季,需求相对减弱,产销节奏有所放缓。加之去年同期乘用车市场在促消费政策拉动下呈现高增长,本月乘用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呈下降。

 

1-7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39.7万辆和133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和6.7%。

 

 

 

3.商用车产销情况

 

7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8.6万辆和28.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6.4%和19%;同比分别增长17%和16.8%。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明显增长,其中客车产销增速高于货车。

 

1-7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5.3万辆和22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5.9%。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客车产销增速更为显著。

 

 

 

4.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1.6%,市场占有率达到32.7%。

 

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7%,市场占有率达到29%。

 

 

 

5.汽车出口情况

 

7月,汽车出口39.2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5.1%。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32.6万辆,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34.9%;商用车出口6.6万辆,环比下降4.9%,同比增长36.2%。

 

1-7月,汽车出口253.3万辆,同比增长67.9%。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10.5万辆,同比增长77.5%;商用车出口42.7万辆,同比增长32.5%。

 

 

 

 

(资料来源:中汽协会  摘编整理:梅峰)

7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7.9% 中国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

8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7.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的走势。但指数已连续2个月处于48%以下的较低水平,显示当前全球经济下行态势未改。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微幅上升,继续保持在50%以上;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下降,处于50%以下;美洲制造业PMI小幅回升,但仍在47%的低位;欧洲制造业PMI弱势下行,再创阶段新低,指数已降至45%以下低位。

 

当前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水平仍处48%以下低位,表明全球经济继续处于下行态势,仍面临多重风险。从各个区域走势来看,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増势;欧美制造业则继续保持弱势,拖累全球制造业恢复;非洲制造业近期也有一定放缓趋势,但降势相对平稳,仍有发展潜力。综合来看,当前全球制造业整体恢复速度仍较为缓慢,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分化,亚洲地区的稳步增长将对全球制造业恢复形成较好支撑,但欧美地区制造业的持续弱势或将使得全球制造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023年7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4.8%,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连续12个月在50%以下,再次刷新阶段性新低。从主要国家来看,俄罗斯制造业仍保持增势,但增速继续放缓,PMI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52.1%。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均呈现加快下行态势,PMI均在46%以下的低位,其中德国制造业表现尤为弱势,PMI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至38.8%,指数已降至40%以下。当前欧洲通胀压力仍较大,持续的加息并未使得核心通胀有明显缓解,7月份欧元区核心通胀率为5.5%,仍处高位。

 

2023年7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7%,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运行在50%以下,显示美洲制造业整体仍延续弱势运行趋势。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巴西和加拿大制造业降幅有所收窄,PMI均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处于50%以下,墨西哥制造业加快增长,PMI较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至53.2。美国制造业PMI虽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处于47%以下的低位。当前美国制造业需求虽略有改善,但仍较为疲弱,带动生产及就业持续放缓,美国制造业仍维持弱势运行。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向仍未转变,7月份美联储再度宣布加息,利率已达到22年来最高水平。在高利率影响下,当前对美国经济放缓的预期有所升温。 

 

2023年7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且在50%以下水平,显示非洲制造业近期走势有所放缓。从主要国家看,尼日利亚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仍保持增长,制造业PMI仍在50%以上;埃及制造业降幅收窄,PMI较上月微幅上升,但仍在50%以下;南非制造业继续下行,PMI在48%以下的低位进一步下降。通胀及债务风险的高企是近期非洲主要国家制造业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非洲制造业有所放缓,但指数水平仍明显高于欧美地区,发展潜力仍存。 

 

2023年7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在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主要国家看,中国7月制造业PMI为49.3%,连续2个月平稳上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经济趋稳向好运行。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回升向好,企业生产持稳运行,市场价格趋升,民营经济趋稳,企业预期普遍上升,经济恢复向好积极因素增多;印度制造业微幅放缓,仍保持较高增速;韩国及越南制造业降势有所收窄,PMI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明显回升;日本制造业保持收缩态势,PMI较上月小幅下降,仍在50%以下。当前亚洲制造业呈现连续平稳增长态势,表现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较强韧性,主要是中国制造业的趋稳运行继续发挥了带动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印度制造业持续的高速增长也对亚洲经济形成了较好支撑。在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下半年中国制造业有望向好回升,为全球制造业增长提供动能。

 

 

(素材来源:新浪财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  摘编整理:兰海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