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3年上半年工具进出口海关数据分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23年上半年工具(刀具、量具、量仪)进出口海关数据,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供行业参考。

 

2023年上半年刀具出口额112.89亿元,同比增长0.44%;进口额43.35亿元,同比下降10.89%;量具和量仪出口额8.67亿元,同比增长24.02%,其中,量具出口额6.51亿元,同比增长15.45%,量仪出口额2.16亿元,同比增长59.74%。量具和量仪进口额8.23亿元,同比增长46.71%,其中量具进口2.08亿元,同比增长59.57%,量仪进口6.14亿元,同比增长42.81%。

 

1.刀具进出口分析

 

(1)总体情况

 

2023年上半年刀具出口额112.89亿元,同比增长0.44%,刀具进口额43.35亿元,同比下降10.89%。出口额明显大于进口额,出口稍有增长,进口下降幅度较大。

 

(2)2023年上半年刀具出口主要品种及金额

 

钻头(38.82亿元),圆锯片(20.75亿元),刀片(13.38亿元),互换工具(12.01亿元),铣刀(9.34亿元),攻丝工具(5.41亿元),超硬孔加工刀具(2.89亿元),带锯条(2.66亿元),超硬互换工具(2.56亿元)。

 

出口增长幅度较大的刀具品种有:涂层刀片同比增长51.56%,双金属带锯条同比增长51.98%,攻丝工具同比增长33.73%。

 

表1  2023年上半年刀具出口分类

 

 

图1  2023年上半年刀具出口分类

 

表2  2023年上半年刀具出口占比及增长

 

 

(3)2023年上半年刀具进口主要品种及金额

 

刀片(19.06亿元),钻头(5.2亿元),铣刀(4.93亿元),攻丝工具(4.61亿元),互换工具(2.02亿元),车刀(1.23亿元),镗铰刀(1.2亿元),超硬互换工具(1.13亿元)。

 

表3  2023年上半年刀具进口分类

 

 

 

图2  2023年上半年刀具进口分类

 

表4  2023年上半年刀具进口占比及增长

 

 

(4)2023年上半年硬质合金刀片进出口情况

 

硬质合金刀片进口额(18.16亿元)是出口额(12.14亿元)的1.5倍。进出口刀片金额之比小于以往数据,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出口额同比增长51.56%,而进口额同比下降7.52%,出口高速增长,进口下降。

 

非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出口额同比增长13.59%,而进口额同比下降16.24%,出口增长,进口下降。

 

涂层刀片进口来源地主要为:日本22.37%,德国19.56%,瑞典14.11%,以色列13.28%,美国8.15%,韩国5.94%,印度5.70%。非涂层刀片进口来源地主要为:日本74.48%,德国8.94%,韩国6.82%,以色列1.88%,泰国1.56%,美国1.21%,卢森堡1.20%。

 

涂层刀片出口目的地主要为:俄罗斯31.62%,德国15.54%,印度11.08%,美国6.10%,土耳其5.54%,韩国4.21%,新加坡2.58%。非涂层刀片出口目的地主要为:俄罗斯23.33%,印度11.25%,日本9.68%,美国9.39%,德国8.88%,新加坡7.86%,墨西哥4.28%。

 

 

图3  2023年上半年经镀或涂层的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82081011)

进口来源地统计

 

 

图4  2023年上半年其他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82081019)

进口来源地统计

 

 

图5  2023年上半年经镀或涂层的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82081011)

出口目的地统计

 

 

图6  2023年上半年其他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82081019)

出口目的地统计

 

(5)刀具进出口单价比较

 

比较相同商品编码产品,进口刀具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例如:涂层刀片的进口平均价格约为出口平均价格的2.79倍,未涂层刀片为4.94倍,攻丝工具为7.26倍,铣刀为2.1倍。进出口单价差较以往有所缩小。

 

出口单价增幅较大的刀具品种有:铣刀单价同比增长31.7%,钻头单价同比增长20.31%,丝锥单价同比增长17.1%,双金属带锯条单价同比增长20.69%,高速钢钻头和硬质合金钻头属于同一海关编码,高速钢铣刀和硬质合金铣刀属于同一海关编码,钻头铣刀出口单价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高速钢钻头铣刀出口下降,硬质合金钻头铣刀出口增长。

 

表5  2023年上半年刀具进出口单价比较

 

 

2.量具和量仪进出口分析

 

(1)2023年上半年量具和量仪出口情况

 

2023年上半年量具和量仪出口额8.67亿元,同比增长24.02%。其中,量具(千分尺、卡尺及量规)出口额6.51亿元,同比增长15.45%;量仪(坐标测量仪、轮廓投影仪)出口额2.16亿元,同比增长59.74%。

 

 

图7  2023年上半年量具、量仪出口分类

 

(2)2023年上半年量具和量仪进口情况

 

2023年上半年量具和量仪进口额8.23亿元,同比增长46.71%。其中,量具进口2.08亿元,同比增长59.57%,量仪(坐标测量仪、轮廓投影仪)进口6.14亿元,同比增长42.81%。

 

 

图8  2023年上半年量具、量仪进口分类

 

(3)量具和量仪进出口单价比较

 

比较相同商品编码产品,进口量具和量仪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

 

量具出口额(6.51亿元)远大于进口额(2.08亿元),量仪出口额(2.16亿元)远小于进口额(6.14亿元)),量具和量仪出口增长,进口增长。

 

附加说明:海关数据是根据海关进出口商品编码进行分类,与行业习惯分类不完全一致。表中所列的产品可能未完全包括所有的工具产品,也可能包括了不属于工具行业的产品。附表中,在计算产品单价时,圆锯片、刀片、带锯条的单位采用公斤(kg),其它类产品以件为单位。

 

(来源:协会工具分会 责编:张芳丽)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编者按:日前,《人民日报》发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一文(记者:王政、刘温馨),简述装备制造业上半年运行情况。今转发此文,供业界学习参考。

——协会传媒部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恢复向好,信息化发展平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制图:张丹峰

 

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8%

 

“5、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赵志国说,随着3月份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支持制造业当家等政策举措出台实施,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8%,较上年底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保持扩张,上半年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提质升级,上半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1.6%。企业效益边际改善,利润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利润结构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从重点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前6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利润也保持了较高增长。”赵志国表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但从趋势上看,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韧性。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抓好3方面工作:一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二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推动医疗装备、通用航空、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发展动能。

 

2.信息通信业新增长极加速形成

 

上半年,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量质齐增,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发展稳中有进,前6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1%,电信业务收入增长6.2%,5G移动电话用户达6.76亿户,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1.2亿。前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310亿元,成为赋能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撑。新兴业务快速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行业新的增长极加速形成。

 

建用并举,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千兆”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总数293.7万个,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上半年遴选并发布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

 

创新驱动,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关键技术加快突破,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累计装机量突破430万套,为130个国家或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开源生态蓬勃发展,共建成员单位超980家。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67亿,移动网络中的IPv6流量占比过半。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通信设备、计算机等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9家互联网企业跻身全球互联网市值前30,独角兽企业累计达316家。

 

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将夯实网络基础,加快核心技术创新,积极探索6G潜在关键技术,加快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3.智能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先进制造业成果丰硕,新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2.4%,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4.1%。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扎实推进,一批重要技术产品实现突破,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出坞。

 

智能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209个探索了智能化升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中国贡献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累计达到50余项。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有色金属、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来源:工信微报 责编:张芳丽)

中物联: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7.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6日发布数据,2023年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7.8%,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连续9个月低于50%,再次创出自2020年6月以来的阶段新低。

 

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仍在50%以上;非洲制造业PMI有所下降,但仍位于50%临界点附近;欧洲制造业PMI和美洲制造业PMI均较上月继续下探,持续运行在50%以下。

 

2023年6月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制造业PMI指数如下: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23年6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5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另有网络公开信息显示,英、美、德等主要经济体6月PMI情况主要有:

 

(1)英国6月制造业PMI降至半年低点: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当地时间2023年7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5月的47.1降至6月的46.5,为今年以来最低点,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疲弱的数据之一。英国制造业PMI已连续第11个月低于50,处于加速萎缩状态。6月英国制造业的产出、新订单、就业水平均出现下降。

 

(2)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为46:每经AI快讯,7月3日,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为46,预期47.0,前值46.9。   

 

 (3)德国6月制造业PMI降至40.6,创三年多来新低标普全球2023年7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德国HCOB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0.6,预期41,低于5月的43.2,创下2020年5月以来新低。  

 

(素材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济参考报、中新社等  摘编整理:张芳丽)

2023年1-5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简讯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5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3%,但所有分行业均保持盈利。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2.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8%。

 

根据国统局公布数据,1-5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24.4万台,同比下降2.0%;金属成形机床产量7.5万台,同比下降9.6%。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5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进口47.4亿美元,同比下降6.9%;出口86.2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出口增速有所下降,进口减速也有所降低。

 

从相关数据看,2023年前5个月,机床工具行业运行保持稳定恢复趋势。

 

(来源:协会信息统计部 责编:张芳丽)

国家统计局: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8%

6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25.1亿元,同比下降17.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78.1亿元,下降2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67.5亿元,下降13.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37.8亿元,下降21.3%。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5919.3亿元,同比下降16.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8296.8亿元,下降2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472.8亿元,增长34.8%。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24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盈转亏。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2%,汽车制造业增长24.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9.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5.9%,纺织业下降27.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9.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3.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盈利转为亏损。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39万亿元,同比增长0.1%;发生营业成本43.83万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9%,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9.24万亿元,同比增长6.8%;负债合计91.41万亿元,增长7.2%;所有者权益合计67.83万亿元,增长6.2%;资产负债率为57.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产成品存货6.14万亿元,增长3.2%。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29元,同比增加0.9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31元,同比增加0.30元。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8.1元,同比减少5.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0.9万元,同比增加5.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7天,同比增加1.0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6天,同比增加6.4天。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58.1亿元,同比下降12.6%。

 

来源:国统局

 

摘编整理:兰海侠

 

设计推送:叶涵

 

总审:王旭

2023年1-4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简讯

2023年1-4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反映,行业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利润总额和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有所下降,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略有下降,但在手订单同比增长。出口订单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4月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额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进口总额37.1亿美元,同比降低10.2%;出口总额68.5亿美元,同比增长9.7%。

 

从统计数据看,2023年前四个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出口增长趋势明显。随着各项稳增长积极因素不断发挥作用,2023年机床工具市场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来源:协会信息统计部  责编:张芳丽)

2023年一季度部分机床用户行业运行情况

2023年3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简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3月,汽车终端市场依然相对疲软,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行业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2023年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7.2%和24%,同比分别增长15.3%和9.7%。

 

2023年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

 

 

 

2023年3月,乘用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25.3%和22%,同比分别增长14.3%和8.2%。2023年1-3月,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

 

 

2023年3月,商用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37.1%和34.2%,同比分别增长20.4%和17.4%。2023年1-3月,商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3.9%和2.9%。

 

 

2023年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22%和24.4%,同比分别增长44.8%和34.8%。2023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来源:中汽协会(2023年4月17日)

 

20家上市工程机械企业一季报显示,超八成实现盈利

 

据“我的钢铁(Mysteel)”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共有20家工程机械行业上市企业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合计营收达1377.2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为82.4亿元。

 

17家企业实现盈利。其中,10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潍柴动力和浙江鼎力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60%。6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宇通重工和三一重工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跌幅超50%。山河智能实现扭亏为盈。

 

3家企业出现亏损。其中,建设机械亏损最严重,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达1.33亿。

 

从工程机械主机制造商四大龙头企业来看,柳工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业绩增长明显;徐工机械和三一重工则依旧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中联重科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仍跌超10%。

 

来源:我的钢铁( 2023年5月5日)

 

 一季度新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53%

 

工信部信息: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

 

稳中向好。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62.1%和45.3%,均保持世界第一。

 

稳中有进。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标准箱)级集装箱船,全部由中国船厂建造;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包揽了今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

 

稳中提质。船舶订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修正总吨/载重吨)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以来,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即采用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占比约50%。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8日)

 

一季度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34.9%

 

国家能源局4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持续增长,取得良好发展开局。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1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9%。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77.6%。

 

国家能源局等3部门近日发文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光伏基地,提出土地要素保障要求。

 

来源:经济日报( 2023年04月28日)

 

(来源:相关机构或媒体平台 责编:张芳丽)

4月汽车产销环比下降,同比快速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11日消息,4月,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影响,汽车市场产销实现同比快速增长。3月以来的非理性促销潮造成消费者持币观望,汽车消费尚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加之商用车行业复苏速度不及预期,诸多不利影响下,4月产销较3月有所下降。

 

1.总体情况

 

4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5%和11.9%,同比分别增长76.8%和82.7%。

 

 

1-4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835.5万辆和8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7.1%。由于去年4月疫情导致生产供应基本停滞,汽车产销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期基数相对较低,累计产销实现由负转正。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运行主要呈现恢复性好转,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偏大,加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汽车工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较重,需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有效政策持续提振,全力促进汽车消费潜能释放,推动汽车行业稳定运行。

 

2.乘用车产销同比显著增长

 

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3%和10.2%,同比分别增长78.5%和87.7%。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交叉型乘用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其他三大类车型产销在同期低基数基础上均实现大幅增长。

 

 

1-4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705.2万辆和69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6.8%。

 

3.商用车市场复苏不及预期

 

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5万辆和34.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8.4%和19.9%,同比分别增长68.8%和60.5%。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快速增长。

 

 

4月,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环比呈不同程度增长,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明显下降;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同比均呈不同程度增长。1-4月,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

 

4.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迅猛增长

 

4月,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良好表现,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当月产销分别达到64万辆和63.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和2.5%,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5.汽车出口持续迅猛增长

 

4月,汽车企业出口37.6万辆,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1.7倍。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31.6万辆,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2.2倍;商用车出口6万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41.6%。新能源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增长28.6%,同比增长8.4倍。

 

 

1-4月,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1倍;商用车出口22.8万辆,同比增长31.5%。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资料来源:中汽协会 责编:张芳丽)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又加大——2023年4月制造业PMI再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6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4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6%,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再次降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22年12月指数水平一致。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指数仍在50%以上;非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回到50%以上;欧洲制造业PMI和美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一降一升,均在50%以下。

 

综合指数变化,全球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下,并持续下降,显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经济复苏动能不强。近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测2023年经济增速为2.8%,较1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当前全球经济虽有所恢复,但增长疲软趋势并没有改变,高通胀问题也在困扰着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持续加息以及美欧银行体系的动荡对全球经济不利影响仍在发酵。WTO在最新的《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中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仍将低于平均水平,继2022年增长2.7%之后,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预计将增长1.7%。全球需求收缩态势持续是世界主要机构降低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考量因素。

 

 

欧洲制造业继续趋弱,PMI在50%以下连续下降

 

2023年4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7%,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连续9个月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来看,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指数均在48%以下的较低水平。

 

综合指数变化,欧洲制造业继续趋弱运行。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从通胀数据看,欧元区CPI仍在7%的较高水平,核心CPI为5.6%,略低于前值。在持续的通胀压力下,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7次加息。如果通胀压力未能缓解,欧洲央行继续加息概率依然较大,欧洲经济下行风险仍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需求收缩和银行危机带来的信贷紧缩都将成为拖累欧洲经济复苏的因素。欧洲国家面临遏制通胀、维持经济复苏和维护金融稳定三大挑战。

 

美洲制造业维持弱势,PMI仍在50%以下

 

2023年4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7.4%,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显示美洲制造业整体仍延续弱势运行趋势。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和加拿大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上升,但均在48%以下,巴西制造业PMI降至45%以下。

 

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PMI虽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连续6个月低于50%,且在47.1%的较低水平。分项指数变化显示,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虽然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在50%以下,特别是新订单指数仍在46%以下的较低水平,显示需求持续较弱走势是困扰美国制造业恢复的主要因素。美国制造业持续低迷叠加银行危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已经达到67%。

 

非洲制造业有所恢复,PMI回升至50%以上

 

2023年4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上升4.4个百分点,结束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从主要国家看,尼日利亚和南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是带动非洲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力量。

 

现金短缺危机对尼日利亚的影响减弱,尼日利亚制造业出现了明显恢复,其制造业PMI升至53%以上。南非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并接近50%,显示南非制造业也呈现较快恢复态势。“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自贸区的持续推进是有利于非洲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对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化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但也要看到,非洲经济恢复的稳定性应需进一步观察。在全球经济走势趋弱的背景下,IMF下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至3.6%。

 

亚洲制造业增速放缓,PMI仍在50%以上

 

2023年4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显示亚洲制造业仍保持增长,但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PMI降至50%以下(49.2%);印度制造业PMI升至57%以上;泰国PMI升至60%以上;日本、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制造业PMI仍在50%以下。

 

 

中国制造业PMI

 

综合数据变化,中国制造业在一季度高基数和出口需求不足的影响下增速有所放缓导致亚洲制造业增速放缓,但亚洲制造业PMI水平仍是各个区域中最高的。世界主要机构对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预期仍然较好。IMF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5.2%,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34.9%。摩根士丹利认为到2023年底亚洲经济增速要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亚洲的加息也相对温和,对经济复苏的影响要小于欧美。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统局等 
摘编整理:张芳丽 
设计推送:叶涵
总审:王旭

CIMT2023,在全球业界共同期盼中盛大开幕!

2023年4月10日上午10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全球机床工具界及产业链上下游同仁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万众瞩目的CIMT2023(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盛大开幕!

CIMT2023是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的背景下举办的一届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会,在广大业内外人士的翘首期盼中如约而至。

 

   

CIMT2023以“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 为主题,积极响应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自1989年创办以来,已走过34年的发展历程,成功举办了17届,为中

国的改革开放、装备制造业创新和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CIMT是中国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机床工具专业展览会,并被国际业界公认为“全球四大国际机床名展之一”。在建设现代

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将始终是观察、研究、对接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的最佳窗口和平台。

出席开幕式的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组织的领导有:

原教育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先生;

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贾成炳先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先生;
还有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等。

此外,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一等商务参赞方少龙先生,以及各相关国家驻华使领馆代表等,也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有各国家和地区机床工业协会及相关行业组织负责人,他们分别来自:

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
西班牙先进数字化机床制造商协会;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
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
韩国机床制造商协会;
捷克机械工程技术协会;
俄罗斯机床协会;
瑞士机械电器工业协会;
台湾区机械工业同业公会;
台湾区工具机暨零组件工业同业公会;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等。

应邀出席开幕式的境内行业组织负责人和代表还有: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秘书长陈晶晶女士;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先生;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淑杰女士;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秘书长牛辉先生;
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伟林先生;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栋栋先生;

以及各地方行业组织负责人和代表。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展会主办方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长、副监事长,展会共同承办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以及境内外知名机床工具企

业的负责人和代表等。

受邀为展会开幕式剪彩的嘉宾有:

境内展商代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先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严鉴铂先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顺先生;
德国展团代表、德马吉森精机中国首席运营官Frank Beermann先生;
日本展团代表、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社长山崎高嗣先生;
台湾地区展团代表、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魏灿文先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蔚飞先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先生;
瑞士展团代表、瑞士机床协会秘书长 Christoph Blättler先生;
美国展团代表、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亚太区总经理李星斌先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北京北一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忠波先生;
境内展商代表、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瑞先生;
韩国展团代表、迪恩机床(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治雨先生;
意大利展团代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中国区和蒙古国总协调官张保龙•布鲁诺先生;
西班牙展团代表、达诺巴特集团汉布雷格首席执行官Jon Imaz先生;
境内展商代表、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恩海先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张志刚先生宣布展会开幕。

张志刚名誉理事长宣布开幕
王黎明副会长主持开幕式

在国家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助推下,在主承办方精心培育、全球业界展商热情参与下,在相关合作方与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展会在全球业界的品牌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断加强。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 约1600家制造商参展,来自德国、日本、瑞士、美国、韩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印度、法国、捷克、中

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共13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和贸促机构组团参展,展位面积达14万平方米。

展会期间,主办方、参展商和相关机构将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其中,主办方围绕展会主题组织的活动有:2023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重点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先进会员(十

佳)表彰、数控机床专项成果展、境外机床协会领导人联席会、国际化经营座谈会、NC-Link社区生态大会等,还有逾百场各类技术交流讲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提升观展体

验。相信,本届展会将是一场交流新技术、分享新经验、促进新合作、共享新未来的行业盛会。

2022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生产和消费虽然遭受了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但全行业经营基本稳定。其中,金属加工机床生产总额271.1亿美元、消费总额274.1亿美元、进口总额66亿美元。中国仍然

是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和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随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随着全社会投资信心的恢复,依托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和超大规模市场内需的基本盘,

未来中国机床工具市场依然拥有足够大的容量。

CIMT2023大幕已经拉开,全球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在此集中展示,欢迎大家亲临现场、亲身感受这一盛况!

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设计推送:叶涵

总审: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