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变革与增长——CMTBA第四届经销商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12月10-12日,为期三天的CMTBA第四届经销商高峰论坛在常州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经销商分会主办,以“变革与增长”为主题,来自全国工商联、工信部、常州市工信局及全国各地经销商、制造商以及重点用户领域的近200位代表参会。 

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就在几天前,国家出台的疫情防控“新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成为疫情三年来,分会如期举办本次大规模论坛的先决条件。江苏省在全国先进制造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峰会后的企业参观与交流提供了诸多选择。各方代表积极踊跃参会,体现了分会的凝聚力,体现了行业从业者的情怀、坚守、责任与信心。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北京北一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忠波在致辞中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面对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复杂,中国制造业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机床工具行业要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变革、新增长。
协会执行副理事长郭长城做“构建新格局,发现新机遇”主题演讲,以行业运行数据和进出口数据分析了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同时阐述了数字化、能源结构变革等市场新变化给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带来的机会。

经销商分会理事长刘宗毅就峰会主题“变革与增长”进行了诠释,高度概括了在变革的时代,经销商从战略视角和实际运营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途径。
本次论坛共邀请30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并安排两场圆桌会议,专家们从制造、工艺、需求、服务、产业链、人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内容充实,他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和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分析与展望,给参会代表增强了信心。

工信部产业发展中心综合处专家回顾了十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和重大项目支持下,机床工具行业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并从科学的角度对未来十年中国机床行业创新模式进行了论述。他表示,近十年,行业健全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标准体系,解决了部分“卡脖子”难题,总体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与发达国家总体实力的差距逐步缩小。

来自航空、航天、汽车等用户领域的专家介绍了各自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新的需求;来自机床工具领域的企业家们畅谈了在逆势中如何实现增长的经验;优秀经销商代表分享了从贸易型到技术型、服务型的转型历程。
信心与共识比黄金更重要。制造商和经销商代表发表了“携手共进谋发展”的合作宣言,提出了“让中国机床工具制造企业与国外同行比肩而立”的愿景,以及“助力中国高端制造发展”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提出了中国经济的着力点要落在实体经济上,尤其是制造业,体现出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我们坚信在国家总体方针的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全行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来源:协会市场部
责编:张芳丽
设计推送:叶涵
审批:郭长城

全球经济继续下探 2022年11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降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2年1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连续2个月低于50%。

 

分区域看,亚洲和美洲制造业PMI均降至50%以下,制造业均面临收缩压力;欧洲制造业PMI虽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在48%以下,制造业维持弱势运行态势;非洲制造业PMI连续小幅上升,连续2个月略高于50%,制造业有所恢复,但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制造业PMI指数如下图所示。

 

 

 

综合指数变化,在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货币政策趋紧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全球制造业呈现继续下探走势,仍面临较大收缩压力。疫情之下社会流动限制、持续的通胀压力以及需求的持续萎缩都在不同程度上遏制全球经济的恢复势头。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或将延续至2023年上半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以下的概率正在大增。IMF预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在2022年或2023年将出现经济萎缩。经合组织认为,全球经济2023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2%。

 

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状况不容乐观,地缘政治冲突僵局没有改善迹象,世界主要国家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这些因素制约全球经济恢复动力,世界经济持续下探格局没有改变。各国应该通过合作尽可能降低各种因素对世界经济恢复的破坏程度。在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发力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多手段刺激终端消费是世界经济持续恢复的终极密码。

 

 

 

欧洲制造业保持弱势震荡格局,PMI低位回升

 

2022年11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7.6%,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结束连续10个月的持续下降走势,但指数仍在48%以下的相对低位,连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来看,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数均在50%以下。

 

指数变化显示,欧洲制造业快速下行趋势有所缓解,但指数仍在低位,欧洲制造业保持弱势运行格局。地缘政治冲突僵局仍未打破,对欧洲经济影响仍在发酵,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并未消除,困扰欧洲经济恢复的通胀压力仍然较高。

 

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调和CPI同比上升10%,虽低于预期,仍保持两位数,能源价格仍是涨幅最高的分项,同比上涨34.9%,前值为41.5%。面对仍然偏高的通胀压力,欧洲央行选择继续加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曾表示即使经济走弱,欧洲央行也将进一步加息。持续的加息和地缘政治冲突僵局使得欧洲经济继续下探概率增加。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认为,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2022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

 

美洲制造业收缩压力加大,PMI降至50%以下

 

2022年11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和巴西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降至50%以下;加拿大制造业较上月有所上升,但指数仍在在50%以下,墨西哥制造业较上月上升,指数在50%以上。

 

从美国制造业PMI走势看,自9月以来,美国制造业呈现快速下探走势,因此影响了美洲制造业的整体走势。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PMI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11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

 

分项指数显示,美国制造业生产和需求增速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放缓,特别是需求收缩压力继续加大。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但仍在51.5%;新订单指数为47.2%,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低于50%。供需增速的放缓使得美国用工情况有所下降,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至48.4%。

 

10月通胀数据较上月有所回落,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出现收敛迹象,可能会放缓加息的脚步。但治理通胀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工作的重心。9月份以来,美国制造业PMI的快速下降,也增加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美联储经济学家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约为50%。美联储发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利率上升和通胀高企继续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亚洲制造业继续下行,PMI降至50%以下

 

2022年11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自2020年8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从主要国家看,受疫情的持续影响,中国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日本、印尼,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越南制造业PMI降幅尤为明显;印度制造业PMI继续小幅上升,指数保持在55%以上;菲律宾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指数保持在52%以上;韩国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但仍在50%以下。

 

在疫情和全球经济需求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下,亚洲制造业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市场对亚洲经济恢复前景仍保持乐观。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2023全球宏观经济展望》认为亚洲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经合组织(OECD)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到2023年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将占全球GDP增长的近3/4。

 

从通胀压力来看,亚洲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程度相对欧美国家较为适度,地缘政治冲突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亚洲整体通胀压力也小于欧美主要国家。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最新发布报告预计2023年亚洲经济增速有望达4.4%。

 

非洲制造业延续恢复趋势,PMI连续小幅上升

 

2022年11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50.9%,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高于50%。主要国家看,南非和尼日利亚制造业增速加快是非洲制造业保持恢复的主要动力。南非和尼日利亚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高于50%。

 

非洲制造业恢复的持续性仍待进一步观察。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和全球需求收缩压力使得外部依赖性较强的非洲经济仍面临较强的下行风险。非洲联盟近期也发表声明,强调要加速非洲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建设,减少非洲大陆的对外依赖。非洲人口激增给非洲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不小挑战。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责编:梅峰)

2022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上市公司运行概况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散发多发,部分机床工具行业企业集中的地区疫情比较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冲击,行业供应链也受到很大影响。但机床工具行业克服了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整体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经营成果。机床工具行业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和典型企业,可从一个侧面展现行业的运行状态。

 

本文从各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入手,汇总分析重点监测的行业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

 

一、概况

 

根据本行业产品特征,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机床工具产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甄选了行业特征比较突出的57家企业作为行业上市公司的重点监测和分析的对象。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增加1家(新上市),减少1家(退市),总数保持不变。这57家上市公司中,深交所主板23家,创业板20家;上交所主板6家,科创板8家。

 

从行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居首,占35.1%;华中地区其次,占26.3%;华南地区第三,为19.3%。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行业上市公司地区分布情况

 

从行业上市公司的细分行业分布来看,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居首,占33.3%;磨料磨具行业其次,占24.6%;工量具和数控装置均占12.3%;金属成形机床和机床附件及功能部件均占7.0%。具体行业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行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分布情况

 

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资产负债情况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重点监测上市公司的资产总计为2572.5亿元,较年初增长7.7%。负债合计为1218.4亿元,较年初增长6.0%。资产负债率为47.4%,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较年初增长的企业占52.6%,下降的企业占47.4%。各分行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见表1。

 

 

表1 各分行业资产负债情况表

 

从分布情况看,资产负债率在4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49.1%,较年初增长3.5个百分点;介于40%-60%之间的企业占比为35.1%,较年初下降5.3个百分点;高于60%的企业占比为15.8%,较年初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有一家企业超过100%。整体呈现出两头扩展、中间收窄的变化。资产负债率的整体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资产负债率分布情况

 

2.收益情况

 

2022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1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39家企业同比增长,占68.4%;18家企业同比下降,占31.6%。

 

实现利润总额75.2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32家企业同比增长,占56.1%;25家企业同比下降,占43.9%。

 

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面为12.3%,同比扩大1.8个百分点。

 

各分行业的收益情况见表2。

 

 

表2 各分行业收益情况表

 

3.效益情况

 

2022年上半年,重点监测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为12.3%,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25家企业同比增长,占43.9%;32家企业同比下降,占56.1%。

 

毛利率为27.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1家企业同比增长,占36.8%;36家企业同比下降,占63.2%。

 

各分行业的利润率和毛利率情况见表3。

 

 

表3 各分行业效益情况表

 

从利润率的分布来看,2022年上半年利润率在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12.3%,较上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位于0-10%之间的占比为28.1%,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位于10%-15%之间的占比为12.3%,与上年同期持平;位于15%以上的占比为47.4%,同比扩大1.8个百分点。整体分布略往两头的区域扩展。利润率的整体分布情况见图4。

 

 

图4 行业上市公司利润率分布情况

 

2022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同比增长的企业有20家,占35.1%;同比下降的有37家,占64.9%。从具体分布来看,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12.3%,同比扩大1.8个百分点;位于0-10%之间的占比为77.2%,同比扩大1.8个百分点;位于10%-15%之间的占比为7.0%,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位于15%以上的占比为3.5%,与上年同期持平。整体略往左侧偏移。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的整体分布情况见图5。

 

 

图5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情况

 

4.现金流情况

 

2022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流出,流出净额为15.4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流出,流出净额为33.1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表现为净流入,流入净额为82.6亿元。

 

各分行业的现金流情况见表4。

 

 

表4 各分行业净现金流情况表

 

三、部分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

 

以下我们选择部分关注度较高的行业上市公司,介绍一下主要指标情况。

 

表5 部分上市公司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

 

四、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总体运行情况评价

 

2022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利润率等主要指标同比都保持增长,运行情况明显好于机床工具行业整体水平。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光伏和半导体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2022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行业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68.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56.1%,利润率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43.9%,毛利率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36.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35.1%。下游投资需求因疫情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而受到抑制,能源、原材料价格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普遍上涨,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也明显加剧了行业上市公司的运行压力。

 

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全年机床工具行业运行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各级政府稳增长和保市场主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行业总体上呈企稳回升趋势明显。作为行业企业中的优质群体,重点监测的行业上市公司定将抓住机遇,克服压力,降本增效,带动整个行业稳健前行。

 

(来源:协会信息统计部 责编:梅峰)

2022年前三季度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机床工具行业积极克服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呈现逐步恢复向好态势。

 

一、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营业收入恢复小幅增长

 

2022年1-9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分行业同比下降5.9%,金属成形机床分行业同比增长25.9%,工量具分行业同比下降1.9%,磨料磨具分行业同比增长16.2%。

 

1-9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1-8月扩大0.9个百分点,而1-7月和1-6月均为同比下降。从月度来看,7月、8月、9月重点联系企业当月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为下降2.5%、增长7.0%、增长8.3%。营业收入累计数和当月数在三季度均由降转升,且增幅逐月扩大,体现出行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带来的各种困难,总体回稳向好的趋势。

 

图1是2022年1-9月与2021年、2020年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的对比。

 

 

图1 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情况

 

2. 利润总额保持增长

 

2022年1-9月,重点联系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0%。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分行业同比增长37.1%,金属成形机床分行业同比增长42.7%,工量具分行业同比下降12.0%,磨料磨具分行业同比增长155.8%。行业整体上利润总额保持增长,但利润水平仍然较低。

 

3. 亏损面较上半年有所收窄

 

2022年1-9月,重点联系企业中亏损企业占比为25.3%,较上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收窄2.0个百分点。

 

4.金切机床订单下降,成形机床订单增长

 

2022年1-9月,重点联系企业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5.9%,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9%。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4.0%,在手订单同比下降1.6%。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12.6%,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1.9%。在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等因素带动下,金属成形机床订单情况好于金属切削机床。

 

5. 机床产量下降,存货增长明显

 

据国统局公布数据,2022年1-9月规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1.6万台,同比下降11.1%;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5.2万台,同比下降13.1%。

 

7月、8月、9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分别为下降14.8%、下降13.5%、下降12.0%;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分别为下降20.0%、下降20.0%、下降19.0%,月度降幅略有趋缓。

 

图2、图3分别是2022年1-9月与2021年、2020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和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速的对比。

 

 

图2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速情况

 

 

 

图3 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速情况

 

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也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趋势:2022年1-9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9.7%,产值同比下降3.8%;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0.4%,产值同比增长25.8%。产量和产值变动方向的明显分化,与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单台价值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产品价格提高等因素相关。

 

2022年1-9月,重点联系企业存货同比增长13.5%,其中,原材料同比增长8.3%,产成品同比增长9.6%。金属加工机床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长6.1%,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18.4%。

 

二、进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1-9月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额25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其中进口总额94.9亿美元,同比降低9.6%;出口总额1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0%。进口有所下降,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2年1-9月机床工具进出口保持了自2019年9月以来的顺差态势,顺差为62.9亿美元,顺差额同比增长95.3%。呈现贸易顺差的有磨料磨具(29.6亿美元)、木工机床(18.3亿美元)、切削刀具(17.9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6.0亿美元)、机床功能部件(含零件)(0.7亿美元)、铸造机(0.5亿美元)、量具量仪(0.3亿美元)、数控装置(0.2亿美元)等商品领域。金属切削机床为逆差10.5亿美元,但逆差额在持续缩小。

 

进口方面,2022年1-9月总体上下降。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50.3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4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1%;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7.7亿美元,同比下降16.6%。切削刀具进口额11.5亿美元,同比下降9.5%。磨料磨具进口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0.9%。

 

2022年1-9月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排前五位的是:加工中心18.4亿美元,占比36.7%;特种加工机床8.0亿美元,占比15.9%;磨床6.1亿美元,占比12.2%;车床3.8亿美元,占比7.5%;齿轮加工机床3.4亿美元,占比6.7%。

 

2022年1-9月机床工具进口来源前三名的分别是:日本30.6亿美元,同比下降11.3%;德国20.8亿美元,同比下降6.1%;中国台湾地区12.4亿美元,同比下降13.4%。

 

各商品类别的累计进口情况见图4。

 

 

 

图4 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情况(亿美元)

 

出口方面,2022年1-9月份出口仍保持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4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0%。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出口额32.0亿美元,同比增长22.6%;金属成形机床出口额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切削刀具出口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6.2%。磨料磨具出口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2022年1-9月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排前五位的是:特种加工机床14.5亿美元,占比31.6%;车床5.1亿美元,占比11.2%;成形折弯机3.6亿美元,占比7.8%;其他成形机床3.3亿美元,占比7.2%;加工中心3.2亿美元,占比7.0%。

 

2022年1-9月机床工具出口去向前三名分别是:美国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印度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4%;越南10.3亿美元,同比下降1.9%。

 

各商品类别的累计出口情况见图5。

 

 

三、行业运行特点

 

1.前三季度疫情对行业影响较严重,8月后营业收入恢复增长

 

在2022年年初全国经济良好开局带动下,1月、2月机床工具行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3月下旬开始,上海、北京等多地爆发疫情,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受到严重冲击,造成4月、5月份重点联系企业的月度营业收入指标大幅下滑,6月、7月份月度指标降幅逐步缩小,但累计增速变为下降。8月份开始,营业收入的月度和累计增速已全部恢复增长。但机床产量、机床新增订单等仍处于同比下降状态。

 

图6反映了2022年3月以来行业受疫情影响及恢复的整个过程。

 

 

图6 2022年前三季度机床工具行业月度营业收入同比

 

2.金属切削机床仍处下行区间,需求正在逐步改善

 

1-9月,重点联系企业中金属切削机床分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9%,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9.7%,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4.0%,在手订单同比下降1.6%。但进入三季度以来,金属切削机床收入降幅在逐月收窄,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降幅都在收窄。综上,金属切削机床分行业仍在持续下行,但下行速度明显放缓,积极因素逐步形成。目前市场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后期运行压力较大。

 

3.机床工具行业出口呈现亮点,顺差继续扩大

 

1-9月份,在国外市场需求恢复、国内有效疫情防控和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持续努力等因素带动下,机床工具行业的出口总额一直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同时,继续保持了自2019年6月以来的顺差态势,1-9月机床工具进出口顺差为62.9亿美元,同比增长95.3%。

 

4.金属加工机床单台价值明显提高

 

1-9月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均同比下降,但根据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机床单台产值明显提高。其中有原材料价格带动的机床价格上涨因素,但用户需求明显升级,成套、成线订单大幅度增加,产品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提高,也是重要的带动因素。

 

5.存货增幅较大,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占用

 

1-9月份重点联系企业的存货指标同比一直处于两位数增长状态。存货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响下供应链不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上涨,采购件供货周期延长,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性增加。存货的上升加大了企业资金占用负担。

 

四、全年行业运行态势展望

 

从宏观层面看,今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二季度后期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升4.1 个百分点。经济回稳明显。

 

从一些先导性宏观经济指标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今年以来一直在荣枯线上下波动,10月份为49.2%,继9月达到50.1%之后又重回收缩区间,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总体上有所放缓。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较1-6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与机床工具行业高度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7%,设备工器具购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投资形势基本平稳,其中汽车制造业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较1-6月有明显增长。

 

从协会重点联系企业1-9月统计数据看,营业收入已连续两个月运行在增长区间,行业总体上呈企稳回升态势。但目前机床工具行业仍面临市场需求和投资偏弱、疫情影响、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下一阶段运行压力仍然较大。

 

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四季度机床工具行业将延续恢复态势,全年有望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但金属切削机床预计低于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责编:梅峰)

2022 CMTBA第四届经销商高峰论坛将于12月在常州举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伴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尤为关键的一环,机床工具行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革是决心、是勇气,也必须是行动,最终结出增长的硕果。

 

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经销商分会主办的“2022 CMTBA第四届经销商高峰论坛”将于2022年12月10-11日在江苏常州举办,本届论坛将以“变革&增长”为主题,以变促增,助推机床工具行业高质量发展。本届论坛将邀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知名经济学家、重点用户行业专家、国内外知名制造商、经销商代表等参会,围绕制造业相关政策解读、行业发展热点趋势等发表主题演讲。

 

面向新时代、新形势,机床经销商作为机床工具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拿出勇气和决心,打破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和不适应新时代的经营模式,应注重学习与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创新盈利模式,变革自身组织结构。依靠组织的力量,找准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提升自身存在的价值;要紧跟宏观发展战略,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现新的热点应用领域;要与机床工具制造商一起探讨产品结构调整方向,走差异化路线,进行产品细分和市场聚焦,形成新的特有的市场价值;要与机床工具制造商共同挖掘用户的痛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助力高端制造和产品提升。

 

总之,经销商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调整自身业务和组织结构,直面各种压力,勇敢跨越,为机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本届论坛还将开设分论坛,聚焦细分行业市场,就如何做好机床、践行智能制造等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和精彩对话。由机床专家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解析最新制造和工艺解决方案,分享国际先进的机床工具制造前沿技术。

 

闭幕论坛环节,嘉宾们将围绕机床行业如何在新技术、新市场、新机遇之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经销商如何以变革为引擎实现转型升级等进行主题演讲。最后,将由经销商与制造商代表共同发布“携手并肩、共创未来”的合作宣言。

 

本次高峰论坛是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会指导下,由协会经销商分会主办的一次制造商、经销商和用户各方深度交流融合的盛会,期望能助益产业链各方的变革与突破,助推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经销商分会理事长 刘宗毅         责编:梅峰)

1-9月工具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近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秘书处收集和整理了2022年1-9月工具(刀具、量具、量仪)进出口海关数据,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供行业参考。

 

2022年1-9月刀具出口额174.86亿元,同比增长7.72%,进口额73.43亿元,同比下降8.69%。量具和量仪出口额11.7亿元,同比增长13.44%;其中,量具出口额9.36亿元,同比增长11.71%;量仪出口额2.33亿元,同比增长20.96%;量具和量仪进口额9.49亿元,同比下降16.47%;其中,量具进口2.26亿元,同比下降2.22%,量仪进口7.23亿元,同比下降20.11%。

 

1.刀具进出口分析

 

(1)总体情况

 

2022年1-9月,刀具出口额174.86亿元,同比增长7.72%,刀具进口额73.43亿元,同比下降8.69%。出口额明显大于进口额,出口增长,进口下降。

 

(2)刀具出口主要品种及金额

 

钻头(65.25亿元),圆锯片(35.08亿元),互换工具(20.66亿元),刀片(15.25亿元),铣刀(12.98亿元),攻丝工具(7.13亿元),超硬互换工具(4.21亿元),超硬孔加工刀具(4.2亿元),带锯条(3.17亿元)。

 

 

刀具出口分类

 

2022年1-9月刀具出口占比及增长见下表。

 

 

(3)刀具进口主要品种及金额

 

刀片(32.62亿元),铣刀(9.15亿元),钻头(7.92亿元),攻丝工具(7.76亿元),互换工具(2.91亿元),超硬互换工具(2.18亿元),镗铰刀(1.98亿元),带锯条(0.72亿元)。

 

 

刀具进口分类

 

2022年1-9月刀具进口占比及增长见下表。

 

 

(4)硬质合金刀片进出口情况

 

硬质合金刀片进口额(30.8亿元)是出口额(14亿元)的2.2倍。进口刀片与出口刀片金额之比小于以往数据,涂层刀片出口额同比增长20.56%,而进口额同比增长9.66%,出口增长高于进口增长。

 

涂层刀片进口来源地主要为:日本26.02%;德国18.58%;瑞典15.61%;以色列10.98%;美国8.11%;韩国5.22%;印度5.2%。

 

 

经镀或涂层的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进口来源地统计

 

非涂层刀片进口来源地主要为:日本74.54%;德国9.53%;韩国6.09%;卢森堡1.81%;以色列1.4%;美国1.27%;泰国1.27%。

 

 

其他硬质合金制的金工机械用刀及片进口来源地统计

 

(5)刀具进出口单价比较

 

比较相同商品编码产品,进口刀具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例如:涂层刀片的进口平均价格约为出口平均价格的2.92倍,未涂层刀片为4.73倍,攻丝工具为7.46倍,铣刀为2.72倍。进出口单价差较以往有所缩小。

 

 

2. 量具和量仪进出口分析

 

(1)量具和量仪出口情况

 

2022年1-9月量具和量仪出口额11.7亿元,同比增长13.44%。其中,量具(千分尺、卡尺及量规)出口额9.36亿元,同比增长11.71%;量仪(坐标测量仪、轮廓投影仪)出口额2.33亿元,同比增长20.96%。

 

 

量具、量仪出口分类

 

2022年1-9月量具、量仪出口占比及增长见下表。

 

 

(2)量具和量仪进口情况

 

2022年1-9月量具和量仪进口额9.49亿元,同比下降16.47%。其中,量具进口2.26亿元,同比下降2.22%,量仪(坐标测量仪、轮廓投影仪)进口7.23亿元,同比下降20.11%。

 

 

量具、量仪进口分类

 

2022年1-9月量具、量仪进口占比及增长见下表。

 

 

(3)量具和量仪进出口单价比较

 

比较相同商品编码产品,进口量具和量仪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见下表。

 

 

量具出口额(9.36亿元)远大于进口额(2.26亿元),量仪出口额(2.33亿元)远小于进口额(7.23亿元)),量具和量仪出口增长,进口下降。

 

说明:

 

海关数据是根据海关进出口商品编码进行分类,与行业习惯分类不完全一致。表中所列的产品可能未完全包括所有的工具产品,也可能包括了不属于工具行业的产品。附表中,在计算产品单价时,圆锯片、刀片、带锯条的单位采用公斤(kg),其它类产品以件为单位。

 

(来源:工具分会秘书处 责编:梅峰)

2021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达历史高点 中国占比过半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达51.7万台,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近五年年均增长11%。

 

 

 

 

 

 

 

 

 

 

 

 

 

 

 

图1 全球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 (单位:千台)

 

在这一数据背后,中国无疑是最大的亮点。2021年新装机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并首次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50%。体现出中国制造业向自动化发展的迅猛之势。

 

 

 

 

 

 

 

 

 

 

 

 

 

 

 

图2 全球前十五位工业机器人市场  (单位:千台)

 

尽管过去两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但2021年主要用户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仍显示出强劲增长态势。图3为近三年全球主要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装机量,在中国市场的拉动下,电气/电子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汽车、金属和机械制造1、塑料和化学制品、食品等。

 

 

 

 

 

 

 

 

 

 

 

 

 

 

图3 近三年全球主要用户行业装机量 (单位:千台)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转型以及劳动力紧缺,推动了机器人产业和机器人市场的发展。2021年中国新装工业机器人268195台,强劲增长51%。首次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50%。

 

 

 

 

 

 

 

 

 

 

 

 

 

 

图4 中国(蓝柱)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红柱)年装机量对比 (单位:千台)

 

中国是全球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国,2021年电子行业新装机量占中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的三分之一,达88153台,同比增长56%,其中自主品牌占27%。

 

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最大的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发展潜力巨大。多年来,汽车工业始终是拉动机器人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降趋势,2021年新装机量达61598 台,比2020年几乎翻了一倍,超过了2017年的历史峰值水平42396台。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在汽车工业新装机量占比为26%。

 

2021 年,金属和机械制造业的机器人安装量增加了60%,达到34476台。占市场总安装量的13%。在金属和机械制造业,自主品牌机器人占66%。

 

 

 

 

 

 

 

 

 

 

 

 

 

 

 

图5 中国工业机器人用户领域需求 (单位:千台)

 

2021年,日本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2019和2020连续两年新机装机量下降,但2021年实现了22%的增速,达到47182台;在用保有量为393326台,同比增长5%。日本不仅是重要的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主要的机器人生产国,其2021年工业机器人出口186102台,达到历史峰值。    

 

 

 

 

 

 

 

 

 

 

 

 

 

 

图6:日本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单位:千台)

 

 

 

 

 

 

 

 

 

 

 

 

 

 

图7 日本工业机器人用户领域需求(单位:千台)

 

2021年,美国新装机量为34,987台,同比增长14%。略高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33378台的水平,但仍大大低于2018年40373台的历史高点。汽车工业继续保持美国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2021年新装机9782台,但同比下降了7%,汽车工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已经连续5年下降。金属和机械行业是美国工业机器人第二大应用行业,装机量激增66%,达到3814台。之后是塑料和化学制品行业,装机3466台,同比增长30%;食品和饮料行业装机3402台,同比增加25%,也达到了历史峰值。此外,新冠疫情使医疗卫生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

 

 

 

 

 

 

 

 

 

 

 

 

 

 

图8 美国工业机器人用户领域需求 (单位:千台)

 

装机数量连续四年下降之后,韩国在2021年的装机量达到31083台,同比增长2%,为全球第四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韩国的半导体、电子产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优势,汽车产业也有一定规模,在这些行业的驱动下,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位居全球第一位,2020年为制造业每万人921台,远远高于第二位新加坡,605/万人和第三位日本,390/万人。目前韩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366227台,同比增加7%。

 

 

 

 

 

 

 

 

 

 

 

 

 

 

图9 韩国工业机器人用户领域需求 (单位:千台)

 

2021年,德国工业机器人装机数同比增长6%,达到23777台,为历史峰值2018年之后第二高点。2018年德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轮大规模投资,拉动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26723台。2021年德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245908台,同比增长7%。2021年出口22870台,同比增长41%,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图10 德国工业机器人用户领域需求 (单位:千台)

 

2021年,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原材料和电子元件供应链紧张,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对商业活动与交流的限制,劳动力紧缺等,但这些问题却为工业机器人领域带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创新高。中国需求的快速增长势头尤为瞩目,并且,在2021年年底,中国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部署了从技术提升、应用拓展等多层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可以预期,中国作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未来将继续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预计中国2022年市场将实现8%-10%的增长,与此同时,IFR预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10%。2022至2025年间,年增长率在5%-7%之间。

 

注1:金属及机械制造业包含: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本文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网站信息编译)

 

(编译:李雷  责编:兰海侠)

9月我国汽车产销环同比均增 商用车仍相对低迷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和向好态势,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发挥良好效能,接续政策细化实化、9月以来实施细则应出尽出,进一步扩大了有效需求,巩固了经济恢复基础。汽车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对稳增长、稳预期充满信心。

 

9月汽车工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上半年,汽车行业受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加之疫情冲击,汽车产销一度出现断崖式下降,对行业稳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行业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筹协调、精准施策,自5月下旬以来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助力汽车行业走出低谷,呈现出恢复增长态势,6-9月汽车市场连续走高、保持较高增速,是近3年同期最好水平,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情况

 

9月,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别达到267.2万辆和261万辆,环比增长11.5%和9.5%,同比增长28.1%和25.7%。

 

 

1-9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63.2万辆和1947万辆,同比增长7.4%和4.4%,增速较1-8月扩大2.6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乘用车情况

 

9月,在国家政策持续发力下,乘用车市场延续6-8月优异表现。当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0.9万辆和233.2万辆,环比增长11.7%和9.7%,同比增长35.8%和32.7%。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四大类车型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最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多功能乘用车(MPV)增速相对略低外,其他三大类车型均呈现较高增长,产销增速接近或超过30%。

 

 

 

 

1-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20.6万辆和1698.6万辆,同比增长17.2%和14.2%,增速较1-8月均扩大2.5个百分点。

 

商用车情况

 

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3万辆和27.9万辆,环比增长10.5%和7.9%,同比下降15.6%和12.5%。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货车和客车产销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量略降、销量微增,货车产销均下降。

 

 

9月,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重型货车产销均呈较快增长,轻型货车产量明显增长、销量微增,中型货车产量增长、销量下降,微型货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四类车型产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重型货车和微型货车销量小幅增长、中型货车和轻型货车销量明显下降。

 

1-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2.6万辆和248.4万辆,同比下降32.6%和34.2%,降幅较1-8月收窄1.5和2个百分点。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均呈较快下降。商用车市场表现依然相对低迷,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属性,与宏观经济、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因素高度相关,市场的恢复难度更大。

 

1-9月,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依然呈一定下降。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新能源汽车情况

 

9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月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75.5万辆和70.8万辆,环比增长9.3%和6.2%,同比增长1.1倍和93.9%,市场占有率达到27.1%。

 

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出口情况

 

9月,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环比下降2.6%,同比增长73. 9%。

 

 1-9月,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 5%。

 

 

 

(素材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责编:张芳丽)

2022年1-8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简讯

2022年1-8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反映行业整体运行低位回升,重回正增长区间。从2022年1-8月数据看,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4%,1-7月为同比下降0.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2.2%,较1-7月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6.2%,较上月加深0.3个百分点,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3%,回落2.6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1-7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5.3%,较1-6月增幅扩大1.8个百分点。机床工具进口总额74.7亿美元,同比下降7.5%,较1-6月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较1-6月增幅扩大1.7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的经济恢复能力在持续增强,机床工具行业也正在逐步企稳回升,但仍存在市场需求和投资偏弱,疫情影响难以预料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都给年内行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来源:协会信息统计部 责编:张芳丽)

经销商分会2022年第一次理事会议线上召开

9月2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经销商分会2022年第一次理事会议召开。本次理事会原定于4月CCMT2022展会期间召开,由于疫情原因,延期并以线上会议方式进行。受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副会长)郭长城委托,总会市场部李雷副主任线上出席会议,充分肯定了经销商分会换届以来的工作成果,勉励分会群策群力持续做好各项工作。会议由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承光主持。

 

张承光汇报了2021年分会主要工作:(1)顺利完成分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召开和理事会换届选举;(2)坚持做好供需信息共享和多方式资源、技术分享;(3)增强分会沟通交流、融合发展功能,做好会员单位资源整合;(4)发挥协会技术专家优势,发现融合优质资源,分享技术经验才智,双向助力行业和会员单位高质量发展;(5)结合第二届会员大会关于《市场趋势预测调查问卷》的决议要求,做实做细分会统计工作。

 

分会理事长刘宗毅在阐述2022年工作计划时指出: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2022年分会坚持以总会面向全行业发布的《机床工具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工作方针指南,扎实做好分会具体工作:筹备举办第四届经销商高峰论坛;融合优质机床工具资源,加强制造经销两端沟通平台建设和活动组织;发挥专家走访推荐优质资源优势;多频次线上线下会员互动分享学习等。

 

参会代表们听取了《经销商分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审议确定《经销商分会2022年度工作计划》,共同听取并线上投票表决通过了《关于2021年度分会会费收支情况报告》。

 

李雷副主任转达了总会对会员单位积极协助热点区域行业调研工作的感谢。同时对分会工作提出建议:凝聚经销商分会全体会员单位力量,共同做好第四届高峰论坛的筹备和组织实施;借助总会热点区域行业调研和技术委员会专家内引外联、走访交流,形成融合推荐优秀行业资源的合力,共同帮助会员单位转型升级、优化资源,获取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重视机床工具行业市场数据统计工作,扩大《市场趋势预测调查问卷》收集范围。发挥经销商全体会员单位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作用,及时反馈市场发展变化信息,形成行业分析预测报告,为机床工具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来源:协会经销商分会

责编:张芳丽

设计推送:叶涵

总审:王旭